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多种危害。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在今后的生活与治疗中,需要不断了解与积累糖尿病相关知识。为保证良好的用药效果,特给出如下建议:
一、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
如果血糖、血压、血脂等综合管理持续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所以请务必重视!
二、血糖监测记录建议:
一般而言,血糖控制目标: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患者一般需要监测并记录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或者按照医生嘱咐监测血糖,直至达标。
血糖达标后,建议每间隔2-4周连续监测并记录2-3天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或者按照医生嘱咐监测血糖;每3-6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若高于正常范围,说明日常或近三个月平均血糖偏高,需要专科复诊。
血糖记录参考模板
日期
早餐前/后
午餐前/后
晚餐前/后
降糖药物
/
注:血糖目标: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三、低血糖
低血糖的识别:血糖≤3.9mmol/L,或出现典型症状:冷汗、饥饿、头痛、恶心、眩晕、心悸。严重低血糖者可能出现脑功能受损症状。
低血糖的对策:习惯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备用。一旦符合低血糖的情况,请立刻口服15g糖类食品(硬糖,含糖饮料等都可以),15分钟后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仍然≤3.9mmol/L,则继续补充糖类食品;过15分钟监测血糖,如果血糖>3.9mmol/L,但是还有1小时以上才吃饭,可少量补充饼干、牛奶等食物,如果此时1小时以内即吃饭可不再另外补充食物。
四、饮食与运动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有四个因素,饮食、运动、药物和应激状态。其中饮食与运动是需要患者自我控制的两大因素。
1.饮食:提倡饮食定时定量。
饮食建议低糖、低盐、低动物脂肪,戒烟戒酒。
定时吃饭:即每天固定餐数,到点吃饭。
主食定量:即每餐食量固定,不可在暴饮暴食和不吃不喝之间随意切换,将每餐中肉蛋油菜饭的分量相对固定。
三餐之间与睡前尽量不要进食,进食不利于血糖控制。如果血糖过低可适当加餐(加餐可以吃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喝点牛奶,吃点坚果等,但尽量不吃米和面做的食品)。
2.运动:提倡运动定时定量。
建议饭后半小时运动,每天不少于30分钟,每周150-300分钟。运动为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为宜,即运动时有点用力,呼吸心跳加快但不急促。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
五、规律用药、定期复诊
药物治疗方案与患者的饮食运动相互配套,促使血糖动态达标。只有饮食与运动定时定量,药物治疗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否则血糖忽高忽低波动明显无法达标危害较大。
药物治疗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所制定,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照搬其他病友的药物,请根据医生处方规范规律服药。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