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医院网站

卫生健康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健康宣教

作者:祁院花     审核人:易吉林     时间:2023年11月14日    

近期,全国各地肺炎支原体儿童感染病例显著增加,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那么,肺炎支原体是什么?它的感染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预防?

肺炎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一种病原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主要机制有两种:MP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MP侵入呼吸道,利用黏附细胞器附着于细胞表面,通过释放氧自由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等机制造成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宿主对MP感染的异常免疫应答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肺和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非新发、罕见疾病,每个季节都会发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两个特点:一是今年出现了感染小高峰,二是感染人群呈现低龄化特点。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自限性,导致重症、危重症比例很低,其中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较轻。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相比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较重。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少数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个别病例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后期可轻度升高。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于发热3d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血清铁蛋白以及某些细胞因子不同程度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是过强免疫炎症反应的标志。

轻症不需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等,注意重症和危重症识别,及时就医。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报警症状应该及时就诊。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常用剂量为:轻症可予10mg/(kg.d),qd,口服,疗程3d,必要时可延长至5d;轻症也可第一日10mg/(kg.d),qd,之后5mg/(kg.d),连用4天。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敏感患儿,医师可能会选用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还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是治疗MPP的替代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确切的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肺炎支原体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后,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痊愈后,近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在康复阶段,儿童应注意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锻炼,但不宜剧烈运动。目前,没有专门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在预防方面,家长和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同时,注意室内通风,也要注意保暖。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