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煎煮器具选择
1、砂锅/陶罐 优点传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缺点骤冷骤热,易开裂。
2、不锈钢锅 优质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耐腐蚀,易清洁的特点,也是可以选择的,但要避免使用铁、铝锅(可能与草酸、鞣酸反应),也可以用玻璃,搪瓷的,性质稳定。
以上两类器皿在明火上加热时,要注意观察,避免干烧,或者药液溢出,浇灭火焰。
3、陶瓷煎药机 市面在售的大多数家用自动煎药机属于陶瓷煎药机,它节能高效,温度可控,可预约,比较适合现代家庭生活,使用时需遵循设备说明书操作。
数据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煎煮技术规范(2021)》
二、煎煮流程操作
1. 药材预处理
浸泡:在煎煮中药之前,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特殊处理:
先煎:矿物类(如磁石)、贝壳类(如牡蛎)需先煎20-30分钟,部分含毒性成分的矿物类(如附子、川乌),动物类(如斑蝥),植物类(如天南星,甘遂),需要经长时间煎煮破坏药材中的毒性成分,请谨遵医嘱。
后下:芳香类(如薄荷)、挥发性成分(如砂仁)最后5分钟加入。
2. 煎煮
正常情况下,浸泡过的中药需要煎煮两次,第1次,将中药加水没过药材2-3公分(大约1手背高),用大火把药物煮沸,约2-3分钟后,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左右,这时过滤出第一煎药;接着加第二次水,第二次的加水量只需刚刚没过饮片,同样用大火煮沸,2-3分钟后,转小火煎者20-30分钟左右,这时过滤出第二煎药。将上述两次的药液混匀,分2-3次服用完即可。
三、服用量
两次煎出来的药液大概是600-700毫升,我们可以分2-3次喝完,大概每次200-300毫升。因为每种中药吸水性的不同,如果有煎煮过程中发现煎出来的药汁过多或过少,可以适当增减给水量。
四、常见误区
(1)煎煮时间过长:有的患者怕浪费药,或者觉得煎煮的时间越长,药效越好,实际上,饮片第三次煎煮药物浓度就低很多了,还有一些易挥发的成分,也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掉了,药效并不好。
(2)煎出的药汁越多越好:有的患者加水过多,导致煎出的中药量很大,一次喝下500毫升,肚子撑,实际中药不以量取胜,一次200毫升左右最适宜,如果煎出的药汁太多,可以在滤出药渣的前提下,大火收一下汁,不会降低药效。
(3)有些病人的处方,因为药味多,一次煎出的药汁的确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副药吃两天,4-6次吃完,也是可以的。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