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医院网站

医院动态

用技术守护生命,用真情点亮希望

作者:席环环     审核人:易吉林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校医院举办第三期“真情服务故事”分享会

校医院讯(通讯员 席环环)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和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74日下午,医院举办“用技术守护生命,用真情点亮希望”真情服务故事(第三期)分享会5名优秀职工代表做主题分享,全院职工参会学习。

医生代表王胜强以“扎根基层的这一年·三则小故事”为主题,分享自己一年来作为湖北省第十三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下乡仙桃市陈场镇卫生院的经历和心得。他从“假博士”到脚踏实地赢得信任,从茫然无措时,到想方设法服务群众,再到因一件憾事悟出医者仁心的重要。这一年里,自己有幸作为一颗小小“螺丝钉”参与到了这样的伟大实践中,把党的关怀和国家的政策带到乡村,把学校和医院的资源送进农户。有辛酸有收获,有不足也有成长。最重要的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医生代表杨立新以医者仁心:温暖接力,守护健康”为题,分享自己日常工作中的接力诊疗,化解焦虑”、“细心排查,解决困扰”、“身心同治,重获笑容”三则小故事。谈到心得体会,他说到,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文关怀的艺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用专业的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更要用真诚的关怀传递温暖。医者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更要治“心”。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病痛,更要倾听他们的心理需求。专业与仁心并重,才能让医疗真正温暖人心。

医生代表熊萃从“待病人如亲人““不忘初心”以及”说话的艺术”三个方面,分享自己对于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校医院投诉的核心矛盾在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师生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谈到具体可行措施,她说到,一要明确校医院职能定位:如制作《校医院服务指南》;二是提升医护专业能力:如定期组织医生参加急重症诊疗培训,邀请医联体医院专家定期坐诊等。三是优化药品与设备配置:如根据学生常见病调整药品储备,增配基础检查设备。四是建立快速响应与转诊机制:如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修订《校医院诊疗规范》等。五是加强健康宣教:如坚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设立学生健康管理委员会等。

护士代表金玉玲“细节传递真情,用陪伴守护青春”为题,分享医院护理工作里的真情故事与感悟。从“敏锐观察,捕捉青春的‘小状况’”,到“共情陪伴,接住情绪的‘小波动’”,再到“主动延伸,守护健康的‘日常态’”三个方面,娓娓讲述医院护理岗位上,我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抢救,却有着无数细腻的瞬间:是帮患者调整针头时的细心,是接住情绪崩溃时的拥抱,更是悄悄备好热水的贴心…… 这些细节,串起了校医院与师生的情感联结,也让校医院护理工作在校园里开出了温暖的花。

公共卫生科段丹分享自己从事慢病有五年光阴,由最初的忐忑到如今的从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慢病管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慢病管理工作有电话随访,面访,数据录入和整理等,其中电话随访最繁琐也最具有挑战性,回忆有一次,自己在电话随访中像往常一样询问老师最近的血压血糖监测情况等,随访结束时,老师哽咽说“谢谢你们啊,谢谢学校,谢谢医院,还记得我们这些老人,人老了,有时候自己都嫌自己啰嗦,可你们总惦记着打电话关心我们……”一句简短的感谢,是对我们所有努力的最高认可,是对这份看似琐碎工作价值的最高肯定。自己也更加坚信“我们的工作不是打扰,是被需要”!

党委书记易吉林最后总结谈到:通过真情服务故事分享,我们共同沉浸式体验医院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工作瞬间,感受着医疗工作的温度,体会到团队凝聚的力量,也重温了医者仁心的初心,感谢每一位分享者的真诚故事,平凡的岗位,闪耀者不平凡的光彩,希望全院职工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精湛的技术,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为医院的发展和师生的健康而努力奋斗!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