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川)为提升支教志愿者应急救援能力,7月2日,校医院王川医生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为依托为心理学院30余名支教团成员开展“急救技能赋能支教”专题培训。校医院易吉林书记全程参与指导,强调“将急救技能融入支教实践是保障山区学生安全的关键行动”。
首先,王川医生用PPT讲解了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操作等技术,他强调“心脏骤停后 4 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期”,随后利用教具模型详细演示了判断意识、呼叫急救、胸外按压、AED 使用的全流程要点。结合学生支教地域特点,王川医生还讲解了应对室外场景的外伤处置:头部帽式包扎(防丛林划伤),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绷带固定等急救包扎技能。
讲解过后,同学们积极参与实操,现场操作培训通过 “精准教具+场景还原+即时反馈”三维模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肌肉记忆,真正实现 “学即能用,用即有效”的急救技能内化。
整个培训过程,气氛热烈,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学员100%掌握CPR流程要点。易吉林书记在培训中强调三项要求:转化应用:“把模型练习变成保护孩子的真本领”;责任传导:“每名支教志愿者都是移动急救站”;长效护航:建立支教团急救技能年度复训机制,让红十字急救包与急救技能成为支教志愿者的“双重保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