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医院网站

卫生健康

药品安全科普知识

作者:李再 推荐     审核人:校医院     时间:2017年03月23日    

1、【走出国人用药误区】阿司匹林双刃剑,过量乱服有危害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外,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心脑血管疾病。近些年,网上流传阿司匹林还可预防癌症,以及用于心脏病急救的功效,俨然成为一种“神奇万能药”。然而,许多居民却不了解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自身健康。据中新网报道,一名七旬老翁梁某因患脑梗死,一直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以防脑卒中复发。有一天当老人自觉有些头晕,以为卒中要再次发作时,想到阿司匹林能减轻血管堵塞,误认为“吃得越多、血管越通畅”,于是在几分钟内连续服下上百片阿司匹林,险些丧命。

  专家提示:虽说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下列几类人不宜服用:罹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险,因此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但长期过量服用,也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出血或穿孔,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2、【走出国人用药误区】服药姿势讲究大,姿势不对疗效差

  大部分患者服药时,比较注意药物剂量和服药次数,但很少有人知道服药姿势的不同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多数居民对不同姿势引起的药效差别不甚了解。

  专家指出: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口服剂型的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这样的姿势服药,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或胶囊,一则药物有可能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二则药物可能延迟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并随后稍做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

  有些药物必须采取直立姿势服用。如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盐酸类(阿仑膦酸钠等),若此类药物贴附于食管壁,可引起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因此,为将药尽快送至胃部,必须以直立姿势服用,同时在服药之后仍须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时以上,同时饮水200ML以上。

  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导致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晕倒,因此最好采取半卧位含药。这种姿势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利于心绞痛较快缓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压的危险。还有些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压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在首次给药或加大剂量时,应坐位服药后立即躺卧。服用起效快的安眠药(如咪达唑仑、唑吡坦等),应在临睡时坐位服药后躺下,以免发生摔倒意外。

3、【走出国人用药误区】药物骤停危害大,服药疗程遵医嘱

  多数居民认为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时就可以停止服药。专家特别指出:很多公众都知道药物长期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一些患者在病症缓解后就骤然停止服药。但某些药物在长期服用时骤然停药,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甚至发生意外,严重者可致死亡。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能直接停服,应遵从医嘱,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减量或停服,避免直接骤然停药,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比如降压药,如果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再如降糖药,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另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长期服药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时,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如若发生感染、创伤、出血等,将诱发肾上腺危象,甚至发生意外导致死亡。

  专家还强调: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用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抗乙肝病毒治疗时,要遵守长期服用的原则。在服药过程中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发生肝脏疾病的急性加重,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药,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护,无论是选择药物、更改治疗方案还是停药都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另外,结核病的治疗也需要较长时程的联合化疗,即使是目前公认的短程化疗也需要6个月的疗程,中途不得随意停药。这类药物应该遵循“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用药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复发。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可致耐药结核和全身播散型结核,给治疗带来困难。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也不能擅自骤然停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4、【走出国人用药误区】健胃消食药莫乱吃,相互作用伤身体

  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健胃消食药,不少人喜欢在胃部不适的时候吃一些,由于它酸甜的口感,很多孩子也喜欢把它当作零食,吃起来毫无节制。

  专家指出:山楂丸和健胃消食片都是常用来消化食积的良方,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按时按量服用不会有什么危害。但如果没有分清消化不良的具体病因,就大量盲目地服用消食药,可能导致胃部烧心、反酸等症状。特别是消化不良的儿童如果服用太多,易生“内热”。而山楂又含较多单宁酸,与胃酸作用后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引起胃结石。当山楂丸或健胃消食片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可使尿液酸化,使磺胺乙酰溶解度降低,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时可致肾功能衰竭。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酸性药物合用,可增加这些药物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带来肾脏毒性。  

  专家还强调:现代医学证实,山楂对妇女子宫有收缩作用,如果孕妇大量食用含山楂成分健胃消食药物,可刺激子宫收缩,甚至导致流产。因此对于健胃消食药物,孕妇应谨慎服用。

5、【走出国人用药误区】正确分辨避孕药,明确种类更有效

  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统计,全球约有1亿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专家指出,受制于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往往对避孕药的相关知识羞于主动了解,盲目的长期、大量服用,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避孕药可分为长效、短效、紧急三种,长效避孕药每次服用可避孕1个月左右,不须每日服药。但这类药物激素含量大,副反应较多,且在体内会产生一定的蓄积作用。建议停药6个月后再考虑怀孕。

  紧急避孕药是一种补救性质的避孕药物,仅适用于女性进行了无防护性生活或其他避孕方式失败(如避孕套意外破裂)等情况下别无他法时使用,可在事后72小时内服用以避免意外怀孕,但使用越晚效果越差。目前市售大部分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大量孕激素,使用一次所摄入的激素量,与连续8天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含量相当。大剂量激素容易造成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周期改变,长期服用对身体伤害很大。而且药物紧急避孕只能对本次无保护性生活起作用,不是吃完后72小时内都有效。如果在服药期间又有性生活,必须采取避孕措施,否则仍有妊娠的可能。

  短效口服避孕药是通过模拟体内的激素变化,抑制排卵而达到避孕的效果。从月经来潮当天算起的第5天开始服药,每天晚上服1片,连续服22天,可避孕1个月。人们对于短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服药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对生育功能影响和药物蓄积两方面。目前,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含量很低,人体很快就能代谢掉。此外,短效口服避孕药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没有致畸的相关报道,且代谢迅速,一般停药次月就可以怀孕,至今没有发现影响子代生长与发育的证据。

  当然,也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使用短效避孕药,乳腺癌、宫颈癌、血栓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肿瘤、肝炎等患者禁用。如果随着服药产生的身体不适持续存在,应当尽早就医,更换药物或者采用其他避孕方式。此外,长期服用避孕药应该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CB族维生素。

  药学专家提醒:服用短效避孕药必须养成准确、按时、按量服用的良好习惯,不可随意改变或延长服药时间。不要漏服、迟服,发现漏服应于次日补服,否则易造成不规则出血或避孕失败。服用避孕药期间应当每年进行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向医师说明正在服用避孕药。此外,口服避孕药不能针对性传播疾病产生保护,这种情况下安全套则是更为适宜的避孕方式。

6、【走出国人用药误区】青霉素注射须皮试,迟发反应要当心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感染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需要做皮试,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在第一次注射后,隔多长时间需要再做皮试,很多居民不清楚。据大河健康报报道,一男孩因喉咙肿痛医院治疗,医生发现其扁桃腺肿大,建议抗炎治疗,在青霉素皮试20分钟后,显示呈阴性,可以“放心”输液了。前四天,一切正常,病情也在逐渐好转中。但是,第五天输液时,刚输了十分钟,患者就出现了头晕、怕冷、胸闷、气短。医生第一时间考虑到青霉素过敏,赶紧让其吸氧,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休克药物及抗过敏的药物,才使症状减轻。

  为此,专家指出: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过敏反应致休克,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前必须先做皮试,皮试结果呈阴性才可使用。且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在用青霉素时即刻就会出现过敏反应,有的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20天后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迟发型的过敏反应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提醒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不管以前是否输注过青霉素,进行青霉素治疗时仍不能掉以轻心,切勿以为皮试阴性就万无一失,要对过敏反应有着充分的认识。

  至于连续使用青霉素皮试的间隔时间,专家指出:根据《临床用药须知》要求,一般来讲,注射青霉素前需主动告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长期注射青霉素药物的患者,在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三天以上,都需重新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建议在每次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前都做一次皮试,以确保安全。

 

 

7、【走出国人用药误区】胰岛素使用有讲究,储存不当变无效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最新发布的《糖尿病地图》评估显示,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有510万人因此死亡,这意味着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中国在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居首位,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840万。作为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胰岛素,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胰岛素使用和储存常识,多数居民存在较大误区。 

  专家指出: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不足以控制血糖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消除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

  对于胰岛素的储存,很多糖尿病患者还存在误区。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所以最适宜的储存温度是摄氏28℃。瓶装胰岛素打开后(用注射器抽过)可在冰箱28℃保存13个月,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应在室温放置20分钟后注射。胰岛素笔芯在未使用前,应储存在28℃环境中,一旦安装在笔上(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就应在室温存放,不能再次放入冰箱中,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胰岛素很怕热,即使在冬天,胰岛素也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之下,以免失效。乘坐飞机时,胰岛素不能放在行李中托运,但可以用恒温保鲜盒装上随身带上飞机。因为飞机行李舱的温度不可控,如温度过低,胰岛素可能会结冰导致失去药效。对a于已经冷冻结冰的胰岛素制剂,解冻后也不能再使用。

  专家还特别提示,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一旦打胰岛素就会上瘾,产生终身依赖,想戒就难了,还会使生活方式受限,担心2型糖尿病会变成依赖性糖尿病。有的甚至将胰岛素比成毒品,因此拒绝胰岛素治疗。这是对胰岛素认识的重要误区。胰岛素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激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少了,满足不了机体的正常需要,所以补充胰岛素是最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疗法。打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性,也不会“上瘾”。糖尿病患者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必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8、【走出国人用药误区】用水服药需注意,多喝少喝有讲究

  在服用药品过程中,对于哪些药物服用后应多喝水,哪些应少喝甚至不喝,大多数居民不甚了解。

  专家强调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赃的损伤,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20002500毫升),以降低黄嘌呤结石以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需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从而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同时,在服用某些药后,则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将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立即进水。

9、【走出国人用药误区】补钙过量,反而影响儿童发育

  如今,补钙似乎已经成为最时尚的保健方式,各种补钙产品充当了广告界的“宠儿”,从孩子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补钙,但是对于不同阶段人们每日钙摄入量标准,许多的网友不甚了解。

  药学会专家指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各异。对于儿童来说:0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钙摄入量需300-400毫克,1-4岁儿童每日需要600-800毫克,4-14岁每日800-1000毫克。

  如果儿童补钙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反而影响正常发育。

  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每天不多于2000毫克,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还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等。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能力减退,所以在补钙时更要格外注意。人民网曾报道过台湾发生过178岁的老婆婆因补钙过多引发肾衰竭死亡的案例。所以推荐老年人补钙应以食补为主,重视营养合理的配餐,选择含钙量较高而又购买方便的食品,同时要与锻炼身体相结合,补钙的剂量掌控在每日1200-1500毫克为宜。

10、【走出国人用药误区】小小创可贴,乱用竟致命

  生活中偶尔会有些磕磕碰碰,造成皮肉损伤在所难免,这时很多人把创可贴当万能药,部分网友在受伤后第一选择就是使用创口贴,殊不知创口贴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湖北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农民朋友在田地里干活时脚被碎玻璃划了一个伤口,他稍稍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就用创可贴将受伤的伤口紧紧包住,一个多星期后疼痛逐渐减轻,可他慢慢感到全身不适,坐立不安,张口吃力。去医院就诊后发现感染了“破伤风”,病情危重,经过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可见对于不同的创伤,使用创口贴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

  药学会专家强调:

  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用创可贴,而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对于小而深的伤口也不宜用创可贴,因为不易清洗干净,容易遗留异物和被细菌污染,尤其较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若再贴上创可贴,会加重感染。

  对于动物咬伤、蜇伤造成的伤口,切忌使用创可贴,以免毒汁和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

  对于各种皮肤疖肿不能使用创口贴,因为创可贴的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脓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此外,其他污染较重的伤口,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和烫伤的创面,皮肤病创面等,均不宜使用创可贴。

  在使用创口贴前应检查创伤面是否遗留玻璃屑、泥土等污物。如有污物,需用清水或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再贴敷创可贴。创可贴也要一日更换1次,以防感染。

11、【走出国人用药误区】润喉片勿当零食,长期口含反伤喉

  很多网友不了解咽炎含片的正确服用方法。润喉片种类繁多,许多人在K歌、长时间讲话后都愿意含服几片,甚至一些人服用润喉片上瘾。需要指出的是润喉片毕竟是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清凉的薄荷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的功效,但口咽并无炎症也经常含服的话,口腔黏膜血管因经常收缩,易致干燥破损,形成口腔溃疡。大部分中药制的润喉片含有冰片,冰片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痛,但易造成滑胎、流产,孕妇在服用润喉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此外,润喉片通常还含有碘,虽然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也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而诱发口腔溃疡。

  一般润喉片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将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含服。含片不要咀嚼,也不要吞咽,含药片时应少说话。含完药片后在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东西、饮水和漱口。

12、【走出国人用药误区】自行调快输液滴速,严重可致死亡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输液(打点滴)的经历,不少人在打点滴的过程中,总是嫌速度太慢,自行去调快药液的滴速,根据调查统计,不少居民都有过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做法,殊不知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会导致晕厥甚至死亡。2011年,在一起医疗事故中,患者在滴注过程中死亡,鉴定原因就是患者所滴注的林可霉素滴速过快,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委员会专家指出:

  首先,不赞成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去医院输液,公众用药还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

  其次,如果需要输液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如硝普钠在滴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为815滴/分钟,过快则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晕厥;钾剂滴速过快可能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手脚口唇发麻、呼吸乏力及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氨基酸、脂肪乳等肠外营养药物输注过快,可引起面红、发热、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不适。

  在此提示公众: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感到心悸、胸闷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向护士和医生报告,切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导致身体受到损害。

13、“食药安全 科学生活”药品篇之药物调脂之几大误区

  为改善我国血脂异常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现状,最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003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项目启动,调查公众对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高脂血症的认知存在较多误区,比如64%的人认为高脂血症应该有症状;近90%的人不知道每日应该摄入的胆固醇量;48%的人认为肥胖与高脂血症最密切;仅20%的人知道血脂成分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等。

高脂血症无任何不适,无需特别治疗

  有些人体检时就发现有高血脂的情况,但是没有任何症状,没有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控制。

只有血脂高的人才需要药物调脂

  有些人,如伴发冠心病、糖尿病或者有中风史的患者,即使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服用调脂药物进行控制。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值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1mmo/L以下,而非检验单上的正常值。

有高脂血症,仅靠药物治疗

  目前公众对胆固醇高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渐有所认知,人们对自身胆固醇的重视度有所上升,但是现今有些人寄希望于仅仅使用调脂药物来控制血脂。要知道,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石,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合理的。

监测到血脂达标后就停药

  高脂血症或者合并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患者,血脂正常后不可立即停药,除少数人能够通过严格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长期控制目标血脂,绝大部分人需要长期服用调脂药,一旦停药血脂可能会迅速回升。

调脂药的副作用大,不敢用药

  调脂药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的患者,若怀疑发生了调脂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就诊告知医生,自行就停药了。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