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医院网站

卫生健康

高血压的治疗与保健

作者:魏开芳     审核人:校医院     时间:2017年04月21日    

高血压病是全球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更重要的是其潜在危害,如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高血压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而在环境因素中营养膳食、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起居有着明显关系,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盐高脂、烟酒超重与肥胖、吸烟饮酒等等,研究证实,高盐摄入与高血压显著相关,而且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甚至出生后5周内高盐摄入与青少年期的高血压也呈正相关,血压对食盐的反应受膳食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如低钾或低钙的膳食可增加血压对高食盐的反应,相反,高钾和高钙膳食可阻止或减轻高食盐诱导的高血压反应;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或超重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倍。减轻体重已经成为降血压的重要措施;大量调查发现饮酒和血压的关系,少量饮酒者的血压比绝对禁酒者还要低,提示少量的酒精具有舒张血管作用,但每天饮酒≥3次者的血压明显升高,提示大量的酒精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引起血压上升,并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饮酒越多,血压越高;香烟中的尼克丁能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轻度上升,心跳加快。吸烟能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促进动脉的硬化发展,所以烟酒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也不同,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一般有两种方法,即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无论是药物疗法还是非药物疗法,改善生活行为,饮食应多样化,以低盐、低脂为主,补充钙和钾盐;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等。在使用药物疗法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适合的降压药,切勿自行选择和调整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也是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治疗基础。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病死亡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降低居民病死率的关键。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